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,症见胃脘部空腹时疼痛明显,属脾胃虚寒、瘀血阻络证,治以黄芪建中汤加减温中补虚,活血止痛。
马某某,男,58岁。2004年 7月12 日。
胃脘部疼痛不适10余年,近期加重。
初诊:患者于10余年前出现胃脘部疼痛不适,服用药物治疗后缓解,此后每因受凉或饮食不当即发。近期症状加重,每于早晨3~4点开始感觉胃部有空虚感,疼痛不适,伴泛酸,纳食减少,睡眠尚可,二便正常。舌暗,苔白,脉弦。胃镜检查示: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,HP(—)。中医诊断为胃痛,证属脾胃虚寒、瘀血阻络,治以温中补虚,活血止痛,以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。药用:黄芪10g、桂枝3g、白芍6g、吴茱萸4g、荜茇4g、良附各4g、蒲黄(包)3g、五灵脂(包)3g、巴戟天4g、补骨脂4g、 海蛤壳5g、败酱草7g、山慈菇5g、半枝莲7g、生薏苡仁4g、莪术5g、甘草3g。水煎服,日1剂,连服3个月。
二诊(2004年10月25日):服药后胃脘部疼痛消失,胃纳转佳,时有痞满、呃逆,早晨3~4点胃部微胀不适。二便正常,舌脉同前。继服上方去海蛤壳,加煅瓦楞5g。连服3个月。
三诊(2005年2月18日):胃脘部症状明显好转,清晨时有胃痛和嘈杂感,但较前明显减轻,余无明显不适。复查胃镜:仅见慢性浅表性胃炎,未见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,表明慢性萎缩性胃炎已得到恢复,肠化生已逆转,继服初诊方180剂,巩固疗效。
按: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,即从慢性浅表性胃炎→慢性萎缩性胃炎→肠上皮化生→异型增生→黏膜内(早期)胃癌→进展期胃癌作为从癌前到癌的变化已经成为一大模式,世界卫生组织(WHO)于1978年将其列入癌前状态或癌前疾病的范围。因此,阻断或逆转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病变,是防治胃癌的有效方法,但目前西医临床仍缺乏阻断或逆转其病变的有效方法。根据其临床特征的不同,中医将其归属于“痞满”、“胃脘痛”、“嘈杂”、“嗳气”等范畴。病机关键在于脾胃虚弱,气机升降失常,胃络血瘀。朱师采用半夏泻心汤、黄芪建中汤等经方治疗此病,疗效显著。该患者胃脘部疼痛不适已10余年,每因受凉或饮食不当即发,空腹痛明显,伴泛酸,纳食减少等症,舌暗,苔白,脉弦。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寒、瘀血阻络,治以温中补虚、活血止痛之法,以黄芪建中汤加减治疗。方中黄芪、桂枝、吴茱萸、荜茇、良姜、香附、巴戟天、补骨脂温中补虚;蒲黄、五灵脂、莪术活血止痛;朱师善用海蛤壳(或煅瓦楞)、败酱草、山慈菇、半枝莲、生薏苡仁等清热解毒、软坚散结之品以消肠化生;用白芍、甘草缓急止痛。全方共奏温中补虚、活血止痛、解毒散结之功。用药治疗1年,经胃镜复查:肠化生消失,萎缩性胃炎治愈。
医案信息
[医案标题]:朱宗元 温中补虚活血止痛法治疗慢性萎缩胃炎伴肠化生
[原始资源]:回顾性医案
[医案编号]:015H033
[医院病历号]:2004051572
[关 键 词]:
中医诊断:(病名)胃痛 (证候)脾胃虚寒、瘀血阻络
西医诊断:慢性萎缩胃炎伴肠化生
治 法:温胃散寒、活血止痛
方 药:黄芪建中汤加减
[辨证要点]:
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属中医 “胃脘痛” 、“痞证”等范畴,本案属本虚标实之证,辨证时把握虚实的偏重。本虚为脾阳受损,胃失温养;标实为瘀血内停。辨证时把握空腹痛是虚证的关键点;舌暗是血瘀的关键点;苔白属寒;脉弦主痛。治疗应标本兼治,故采用温中补虚,活血止痛之法治疗。
[疗 效]:治疗1年,诸证消失,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消失,痊愈。
老师审阅意见:同意(签名)朱宗元
整 理 者:麻春杰
时 间:2009年5月17日
上一篇:辛开苦降和胃降逆治疗痞满
下一篇:温通督脉活血通络治疗颈椎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