慢性肾炎伴发口腔溃疡脾肾亏虚、瘀血阻滞、热毒伤津证,治以健脾补肾、活血化瘀、清热生津。
边某,男,24岁。1998年1月2日初诊。
头晕、乏力3月余。
初诊:患者于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、乏力,并伴有复发性口疮,偶有血压升高,在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,诊断为慢性肾炎、肾性高血压,经西医治疗效果不显,遂来朱老处就诊。就诊时症见头晕、乏力、腰困、舌黯苔白。检查B超:双肾轻度弥漫性损害;尿常规:Pro(1﹢),BLD(3﹢),RBC14-16/HP。诊为慢性肾炎,辨证为脾肾亏虚、瘀血阻滞、热毒伤津之证。此为慢性肾炎,隐匿起病,患病日久,脾肾两虚,脾虚则清阳不升,肾虚则髓海不足,清窍失于濡养则见头晕。久病致瘀,瘀血停留,阻滞经脉,则气血不能上荣头目见头晕。脾气虚弱,则身疲乏力,肾精不足,则腰身困痛。舌质紫黯脉沉涩为瘀血内阻之症。治宜健脾补肾,活血化瘀。处方:乌梅4g、防风3g、柴胡5g、五味子4g、雷公藤7g、白花蛇舌草7g、黄芪10g、红花5g、益母草5g、熟地6g、补骨脂4g、桑螵蛸4g、党参5g、炒白术4g、水蛭胶囊4粒、三七面1(冲服)、炮山甲5g(先煎)、莪术5g、茜草4g、白茅根7g、甘草2g。日一剂,主方不变,连服一月余。
二诊(1998年4月9日):服药后诸症大减,口腔溃疡发作。在原方基础上加元参4g、寒水石7g、知母4g,以清热生津。日一剂,继服两周。
三诊(1998年4月17日):除口腔溃疡外诸症消失,舌质由黯变红;查B超示双肾未见明显异常;尿常规各项指标均正常。上方基础上去寒水石、水蛭、炮山甲、莪术、元参、知母、三七,加生地4g、麦冬4g、生石膏7g、黄连3g、升麻5g、川芎5g、僵蚕4g。以上方为主,服用3月余停药。随防10年,病情稳定无复发。
按:本案患者为慢性肾炎伴发口腔溃疡,经西医诊断为慢性肾炎并发现有肾性高血压,说明患者慢性肾炎病程日久,现以头晕为主症,并伴有复发性口腔溃疡,为脾肾不足、瘀血阻滞、热毒伤津之证。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,慢性肾炎与复发性口腔溃疡均为免疫失调疾患,互相影响;从中医学角度分析,体虚而容易感受热毒之邪,脾肾不足、瘀血阻滞为本,热毒伤津为标。
方中乌梅、防风、柴胡、五味子、甘草为现代名医祝谌予创制的过敏煎主要药物(其中柴胡原方为银柴胡),防风、柴胡祛风散邪,乌梅、五味子酸涩收敛,开合并施,祛邪扶正并用,有调节免疫之功。熟地、补骨脂、桑螵蛸补肾摄精,黄芪、党参、白术等健脾益气,益母草、红花、水蛭、炮山甲、莪术、三七等活血化瘀,生地、元参、麦冬、生石膏、黄连、知母等清热生津,治疗上中西病机理论融汇运用,标本皆顾,临床疗效显著,随防10年未复发。
医案信息
[医案标题]:朱宗元健脾补肾、活血化瘀、清热生津治疗慢性肾炎伴发口腔溃疡
[原始资源]:回顾性医案
[医案编号]:015H056
[医院病历号]:1998000388
[关 键 词]:
中医诊断:(病名)头晕 (证候)脾肾亏虚、瘀血阻滞、热毒伤津证,
西医诊断:肾小球肾炎
治 法:治以健脾补肾、活血化瘀、清热生津。
方 药:自拟肾炎方加减
[辨证要点]:
患者于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晕、乏力,并伴有复发性口疮,偶有血压升高,在内蒙古医学院附属医院就诊,诊断为慢性肾炎、肾性高血压,经西医治疗效果不显,遂来朱老处就诊。就诊时症见头晕、乏力、腰困、舌黯苔白。检查B超:双肾轻度弥漫性损害;尿常规:Pro(1﹢),BLD(3﹢),RBC14-16/HP。诊为慢性肾炎,辨证为脾肾亏虚、瘀血阻滞、热毒伤津之证。证属:脾肾亏虚、瘀血阻滞、热毒伤津证,治宜:健脾补肾、活血化瘀、清热生津。 自拟肾炎方加减。
本案患者为慢性肾炎伴发口腔溃疡,经西医诊断为慢性肾炎并发现有肾性高血压,说明患者慢性肾炎病程日久,现以头晕为主症,并伴有复发性口腔溃疡,为脾肾不足、瘀血阻滞、热毒伤津之证。从现代医学角度分析,慢性肾炎与复发性口腔溃疡均为免疫失调疾患,互相影响;从中医学角度分析,体虚而容易感受热毒之邪,脾肾不足、瘀血阻滞为本,热毒伤津为标。方中以现代名医祝谌予创制的过敏煎为开合并施,祛邪扶正并用,有调节免疫之功。并用补肾摄精、健脾益气,及活血化瘀,针对性使用清热生津之品,治疗上中西病机理论融汇运用,标本皆顾,临床疗效显著,随防10年未复发。
[疗 效]: 调整治疗三个月,主症消失,痊愈。
老师审阅意见:同意(签名) 朱宗元
整 理 者:杨巧芳
时 间:2009年10月18日